【车叔观察】AI成为汽车新基因:从DeepSeek上车看智能化终局
中国AI公司DeepSeek的大模型R1以低成本、高性能特性引发汽车行业关注,吉利汽车、东风、宝骏等车企纷纷接入。
2.AI技术使汽车从执行命令的机器进化为理解需求的伙伴,如蔚来ET9搭载的场景化AI引擎。
3.由于此变革,汽车产业价值链条发生根本性迁移,传统“三大件”技术壁垒被算法、数据、算力的“新三大件”取代。
4.同时,AI技术引发供应链洗牌,传统车企需具备数据清洗、场景标注能力,或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5.未来,AI驱动的汽车产业革命将让汽车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宇宙的终极载体。
2025年初,全球科技圈的焦点被一家名为DeepSeek的中国AI公司点燃。其大模型R1以“低成本、高性能”的特性横空出世。一股AI浪潮似乎正在席卷各行各业,而正处于电气化、智能化转型期的汽车行业,也在努力将AI纳入其中。
最近,吉利汽车、东风、宝骏相继宣布将接入DeepSeek,与此同时,奔驰宣布将GPT技术深度整合,特斯拉的端到端智驾FSD V12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2亿英里,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纷纷将公司战略锚定为“AI公司”……
车企的AI化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赌局。但究竟AI如何重构汽车的价值链?这场变革将把行业带向何方?
特斯拉FSD V12系统的端到端AI架构,通过300万段真实路况视频训练神经网络,替代了30万行工程师手写的C++代码。这种架构让车辆在面对复杂路况时,能够像人类驾驶员一样通过经验积累做出决策,而非依赖预设程序。
这并非孤例。吉利与DeepSeek合作开发的“星睿智驾”系统,通过大模型“知识蒸馏”技术,将云端训练成果压缩至车端芯片运行。在杭州亚运村路段实测中,车辆面对无标线施工道路时,决策响应速度比传统规则算法提升40%。这种进化意味着,智驾系统不再依赖预设程序应对“Corner Case”,而是像人类驾驶员一样通过经验积累迭代进化。
宝骏这边行动更加迅速,其灵语智舱与DeepSeek深度融合,享境成为行业首个实车装载车型。对于简单问题,宝骏享境能够迅速给出回应,让用户感受到AI的便捷与高效;而对于复杂问题,系统则会进行深度思考和精准分析,确保为用户提供准确且全面的答案。宝骏享境的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更让用户在出行过程中享受到更加贴心、智能的服务体验,真正将AI打造成了用户的智能出行伙伴,为用户的出行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便利与乐趣。
行业格局因此剧烈震荡。曾经以毫米波雷达数量和摄像头像素为卖点的车企,如今纷纷转向算力与数据储备的竞争。华为ADS 3.0系统凭借云端超算中心的百万公里仿线D魔幻立交桥场景中实现零接管;小鹏XNGP通过用户日常行车数据构建“场景库”,仅用三个月就将广州城中村的通过率从72%提升至91%。
蔚来ET9搭载的“场景化AI引擎”,能够通过车内传感器捕捉用户状态并主动提供服务。当检测到驾驶员频繁眨眼时,系统会主动调亮氛围灯并建议停靠最近服务区;发现后排儿童哭闹,即刻启动安抚模式:调暗灯光、播放儿歌,甚至通过座椅振动模拟摇篮节奏。
吉利银河OS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车辆可以基于用户日历安排主动规划行程:工作日早七点自动导航至公司时,会同步推送会议提醒;周末则根据天气推荐露营地点并预约充电桩。理想汽车更将智能座舱延伸至生活场景,其“MindGPT”助手在手机端提醒用户“车辆检测到胎压异常”,同时推送最近维修站点的优惠券。
长安汽车与阿里云共建的“九章智算平台”,每天训练的自动驾驶里程数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这些场景折射出汽车产业价值链条的根本性迁移。传统以发动机、变速箱为核心的“三大件”技术壁垒,正在被算法、数据、算力的“新三大件”取代。博世2024年财报显示,其AI芯片业务营收首次超过ESP车身稳定系统;宁德时代则投资50亿美元研发“AI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实时学习用户驾驶习惯,将续航误差控制在3%以内。
这场变革也催生了新的竞合关系。吉利与DeepSeek的“模型即服务”模式,要求车企必须具备数据清洗和场景标注能力;华为则通过ADS智驾方案绑定多家车企,形成类似安卓的生态联盟;东风与DeepSeek的“模型即服务”模式要求车企具备数据标注与场景建模能力,华为通过ADS方案绑定多家车企形成生态联盟。而那些仍依赖供应商打包方案的车企,正逐渐丧失定义产品的能力。